close

(學生餐廳旁幾株櫻花盛開, 賞櫻何必到日本)

習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一個人一旦習慣了某種行為模式,想要改可不容易,在某些社會中司空見慣的行為到了另一個社會可能會變成引人側目甚至遭受批評的行為,在國外生活,對這些日常生活的細節可不能不注意。

德國人最讓我難以接受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擤鼻涕!對台灣人而言,擤鼻涕不就是拿著衛生紙或面紙,摀著鼻子輕輕地或用力一擤,然後把衛生紙丟掉,再平常不過了。可是,德國人擤鼻涕就有那種力拔山河、驚天動地的氣勢,拿出手帕(沒錯,手帕),摀著鼻子,用力~~~(可真是用力,那種聲音絕對超過七十分貝,一個人擤鼻涕可能隔好幾個牆的另外一頭都可以聽得到,一點都不誇張!),擤完之後把手帕折一折,再塞回口袋裡。呃~不知道該說德國人很環保還是. . . . 。跟德國人比,我們在擤鼻涕還真是秀氣得很。

相反的,德國人也很難接受其他人打嗝的習慣,不止一次我聽到這些歐洲人抱怨說中國人(當然我想他們說的也有台灣人)很喜歡打嗝,他們認為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打嗝,不是很正常的一種生理反應嗎?吃飽了很多人都會打嗝,喝了有氣泡的飲料後,也很容易讓人打嗝,難道歐洲人不打嗝的嗎?他們當然也打嗝,但是他們打嗝時很小心,會非常小聲地、分次地把氣從肚子裡吐出來,而不是一次排出來,外加「咯」的一聲,如果小心發出了聲音,還會很不好意思地補上一句「sorry!」絕對不像某些中國人或台灣人,大大方方地打個飽嗝,一副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的模樣。曾經聽過在某個語言班因為一個中國人常常打嗝,讓全班同學群情激憤起而抗議的事蹟,真是不可思議,似乎對他們而言,在公眾場所「打嗝」跟「放屁」是屬於同一個等級。

同事Minne跟我提過不下數十次,先前跟他同辦公室的台灣人不止會打嗝,而且一點都不含蓄,隨時可能在辦公室發出很大的打嗝聲音,讓他留下「所有台灣人都是很大聲打嗝」的刻板印象。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我只能說「呃. . . . . . 這只是個人習慣問題,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至少我不會!」從此,我得小心翼翼地,不僅喝完氣泡水要注意,吃飽飯更得注意,連一點點小打嗝都不敢出現,免得又被貼上「台灣人都這樣」的標籤。(PS. 學長啊~真是被你害死了!)

有兩件事是到目前為止我跟德國人學來,而且也已經非常習慣這麼做了。其一是當聽到旁邊的人打噴嚏的時候,德國人通常都會對他說聲Gesundheit! (意思是「祝你健康」)走在街上,不小心打嗝噴嚏,即使是旁邊的路人也可能會對你這麼說,這幾乎都變成一種反射動作!我的疑惑是:為什麼只有打噴嚏的時候說,而咳嗽的時候就不這麼說?不都是感冒傷風嗎?其二,吃飯前要說Guten Appetit! (意思是「祝你好胃口」)這個跟小時候在幼稚園吃點心前要等老師說「開動」的意思有點不一樣,不過時機倒是差不多,現在這也幾乎變成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每次一起吃飯時總要說上這麼一次。

在德國的台灣人人數並不是很多,或許身旁這些德國人這輩子所認識的台灣人就這麼一兩個,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根據我們的行為與他們所接觸到的新聞與報導,在心中塑造出一個台灣人的形象。很慶幸台灣最近幾年靠著電子產品逐漸打響名號,當我說道來自Taiwan的時候不再被當成泰國人,可是當我接著又被問到「那麼,你們台灣人吃狗肉嗎?」真的,我很想抓狂大喊「我不是中國人,我不吃狗肉!」(抱歉,也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吃狗肉,不過他們卻是這麼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ffany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